- IC型号
企业档案
- 相关证件:
 
- 会员类型:普通会员
- 地址:深圳棕科云端大厦1B栋15楼
- 传真:400-698-8690
- E-mail:caohui@hxjt.wecom.work
华雄芯视野:突破可靠性瓶颈 家电芯片国产替代提速
发布时间: 2023/1/4 9:04:36 | 186 次阅读
伴随着国外制裁力度的加大,引起了美的、海信、格力等国内家电巨头们的深层担忧,他们纷纷加码涌入家电芯片市场,掀起了国产替代的风潮。
但国内家电芯片厂商属于后来者,缺乏足够充分的市场数据证明产品的可靠性、一致性等,在大批量应用时遭遇一定的阻力,限制了国产家电芯片的市场化进程。不过,这只是暂时的,部分国内家电芯片厂商通过与下游厂商协同创新,已经打破了规模化应用瓶颈。
可以预见的是,更多的国产家电芯片厂商将经受住可靠性、一致性等考验,甚至做出比进口芯片品质更高的产品,在智能化、网联化时代实现对进口芯片的全面替代。
家电芯片国产替代提速
我国是的家电制造基地,每年生产绝大部分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产品,但的家电芯片却一直依赖进口,国内家电厂商也“不走寻常路”,很早就开始尝试自主设计芯片。
早在2000年,海尔就成立北京海尔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2001年就研发出首枚可商品化生产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电视MPEG-II解码芯片“爱国者I号”。2005年,海信成立青岛海信信芯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出我国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信芯HiView”VPE1X,在产业化层面取得了相应的突破和成就。
近年来,华为芯片禁令、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以及美国限制出售芯片等措施,让中国家电品牌厂商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芯片断供风险,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加码设立家电芯片研发部门或者成立家电芯片公司,加速推动自主芯片研发。如美的成立美仁半导体、格力成立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TCL科技投资成立TCL微芯科技(广东)有限公司等等。甚至有家电厂商也在引进国内其他公司设计的家电芯片,以实现国产替代。
这些家电芯片企业凭借终端应用优势,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在家电芯片领域获得快速成长。美仁半导体在短短的四年间已研发出主控MCU、触控MCU、变频MCU、功率芯片、电源芯片等,其中主控MCU MR88F001单颗芯片已累计发货超过1000万颗,目前市场失效率跻身国际一流水平、远远优于同类国产芯片。海信自2015年发布4K 120Hz超高清画质引擎芯片以来,经历了5次技术迭代,并于2022年1月发布中国首颗全自研8K AI画质芯片,这代表了国内单颗画质芯片的处理能力。格力子公司珠海零边界开发的EM32系列通用型工控类32位MCU年产量达数千万颗。
华雄集团数据显示:伴随着家电企业及芯片设计企业涌入家电芯片市场,家电芯片国产化率也在不断提高。中国家电研究院副院长曲宗峰表示,2016年,我国三大白电(冰箱、洗衣机、空调)芯片国产化率不到2%,尤其高端芯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但在近五六年来,家电芯片国产替代呼声高涨,国产化率逐年上升,2021年家电MCU国产化率已经达到17.4%,预计2022年有望达到22%。
与进口家电芯片仍有差距
近些年,经过国内厂商的不懈努力,家电芯片国产化率虽然有所提升,但是与国外厂商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21年,日本厂商在家电IPM市场占比超70%,日德厂商主导家电MCU市场。美仁芯片副总经理封为时表示,国外芯片企业有着先发优势,包括技术、制造等,国内芯片企业追赶需要一定的时间。
华雄集团总裁李志华表示:“家电芯片极具价格敏感性,作为后来者的国内家电芯片厂商难以打造性价比优势。中国家电研究院副院长曲宗峰表示,虽然国产家电芯片没有明显的技术短板,在功能的先进性上也可以达到国外芯片的水平,但实际应用规模不够大,使用时间不够长,因此不具备明显的性价比优势。”
但国内家电芯片厂商属于后来者,缺乏足够充分的市场数据证明产品的可靠性、一致性等,在大批量应用时遭遇一定的阻力,限制了国产家电芯片的市场化进程。不过,这只是暂时的,部分国内家电芯片厂商通过与下游厂商协同创新,已经打破了规模化应用瓶颈。
可以预见的是,更多的国产家电芯片厂商将经受住可靠性、一致性等考验,甚至做出比进口芯片品质更高的产品,在智能化、网联化时代实现对进口芯片的全面替代。
家电芯片国产替代提速
我国是的家电制造基地,每年生产绝大部分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产品,但的家电芯片却一直依赖进口,国内家电厂商也“不走寻常路”,很早就开始尝试自主设计芯片。
早在2000年,海尔就成立北京海尔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2001年就研发出首枚可商品化生产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电视MPEG-II解码芯片“爱国者I号”。2005年,海信成立青岛海信信芯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出我国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信芯HiView”VPE1X,在产业化层面取得了相应的突破和成就。
近年来,华为芯片禁令、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以及美国限制出售芯片等措施,让中国家电品牌厂商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芯片断供风险,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加码设立家电芯片研发部门或者成立家电芯片公司,加速推动自主芯片研发。如美的成立美仁半导体、格力成立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TCL科技投资成立TCL微芯科技(广东)有限公司等等。甚至有家电厂商也在引进国内其他公司设计的家电芯片,以实现国产替代。
这些家电芯片企业凭借终端应用优势,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在家电芯片领域获得快速成长。美仁半导体在短短的四年间已研发出主控MCU、触控MCU、变频MCU、功率芯片、电源芯片等,其中主控MCU MR88F001单颗芯片已累计发货超过1000万颗,目前市场失效率跻身国际一流水平、远远优于同类国产芯片。海信自2015年发布4K 120Hz超高清画质引擎芯片以来,经历了5次技术迭代,并于2022年1月发布中国首颗全自研8K AI画质芯片,这代表了国内单颗画质芯片的处理能力。格力子公司珠海零边界开发的EM32系列通用型工控类32位MCU年产量达数千万颗。
华雄集团数据显示:伴随着家电企业及芯片设计企业涌入家电芯片市场,家电芯片国产化率也在不断提高。中国家电研究院副院长曲宗峰表示,2016年,我国三大白电(冰箱、洗衣机、空调)芯片国产化率不到2%,尤其高端芯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但在近五六年来,家电芯片国产替代呼声高涨,国产化率逐年上升,2021年家电MCU国产化率已经达到17.4%,预计2022年有望达到22%。
与进口家电芯片仍有差距
近些年,经过国内厂商的不懈努力,家电芯片国产化率虽然有所提升,但是与国外厂商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21年,日本厂商在家电IPM市场占比超70%,日德厂商主导家电MCU市场。美仁芯片副总经理封为时表示,国外芯片企业有着先发优势,包括技术、制造等,国内芯片企业追赶需要一定的时间。
华雄集团总裁李志华表示:“家电芯片极具价格敏感性,作为后来者的国内家电芯片厂商难以打造性价比优势。中国家电研究院副院长曲宗峰表示,虽然国产家电芯片没有明显的技术短板,在功能的先进性上也可以达到国外芯片的水平,但实际应用规模不够大,使用时间不够长,因此不具备明显的性价比优势。”